在大山那边有了这口好喝的水,日子才算真正有盼头

人生而不同,但在喝水这件事情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一杯精致的下午茶咖啡,一罐神清气爽的气泡水,一口季节限定的微醺……城市年轻人的每一天都是缤纷口味的,他们愿意为精致生活买单,对品质的追求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最原始的水,从冰川融化汨汨而来的时候,是自由,是纯净,是不朽;它经过崎岖山路,纵横蜿蜒,逐渐裹挟着杂质肆意流淌,朝向山区、走向村落,在江西某个偏远村落,纯净水成为了奢侈的“必需品”。

图:乡村学校老师用三轮车取水


干净的水

是真切的渴望

郑老师是土生土长的江西人,见证了家乡数十年的发展变化。
在郑老师的印象里,从小长大的县城乡镇并不符合人们对于南方村落“诗情画意、桃源风光”的想象,这里群山环绕、交通闭塞,虽蕴藏丰富的稀土资源,却因不合理利用致使水土流失、土壤酸化。
90年代末,政府开始大力整治环境、重建生态,山坡也逐渐爬满青翠的绿。但是长久以来环境和生态问题的积累,对家乡水资源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在这里,清甜醇香的一口净水成为了人人渴望的“奢侈品”。

图:壹基金净水计划儿童安全水杯

水对于这里居民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
生活条件不好的居民,普遍认为自来水管能接通就很不容易了,更别奢求什么干净的水;县城经济条件稍好居民,大多选择购买桶装水,他们是不会喝烧开的自来水的。
郑老师叹息道,长此以往,“胆结石”“肾结石”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带着家乡地域特点的常见病,包括郑老师身边的同龄人、亲戚、丈母娘都患有结石,这种疾病在这里早就见怪不怪了。

图:乡村小学用水情况

随时能喝上干净的水对于村镇小学更是一件难事。因地处偏远,资源落后,家乡的村镇小学大多依托“村供水”,即在村附近的山上找到一个水源,建好蓄水池、过滤池,拉根水管下来就能使用,所以每逢阴雨天,水源就会肉眼可见变浑浊;逢上个大旱,水池就蒸发干涸;再加上年久缺乏设备维护,过滤池的效果也没有那么明显了。
许多学校没有全天供应饮用水的条件。在半山腰的乡村小学,孩子们为了喝水方便,每天早晨都从家里带一瓶水到学校,中午瞅机会再去食堂打杯水,但是到了潮湿闷热的夏天,住得远的孩子回家路上很可能一直都没水喝。甚至有的孩子没有一个称得上“水杯”的水杯,很多孩子会用塑料矿泉水瓶带水,也有怕麻烦的,都不愿意带水杯,直接拿饭盒接水了事。
郑老师也和当地小学校长沟通过,其实校领导都曾想弄台直饮水设备放在学校,给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美好便利的校园环境,但是村镇小学实在没有这样的经费,所以这么多年也难以实现心愿。

图:学校教师取水处,由老师烧水供学生取用

再加上留在村镇小学的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赚钱无暇顾及家里老幼。没有家长督促洗澡洗手讲卫生,孩子们普遍卫生意识不强,小手小脸、衣服书包都是黑黑的。午饭时间一到,大家就抱着饭盒冲向食堂,很少有同学记得“餐前洗手”。

图:乡村小学学生个人卫生情况

一杯干净的水、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基石。多年以来,家乡缺水、缺干净的水、缺不苦的水,一直是郑老师心里的痛。想让孩子养成好好喝水、好好洗手的习惯,更是难上加难。


流动的蓝色精灵

跳入孩子们水杯里

2020年3月的一通电话,让郑老师的“净水梦”照进了现实。
郑老师说,那是一通来自家乡公益服务中心的电话,希望在村镇小学开展“净水计划”项目。“说实话,接电话时我很紧张,我知道这个项目复杂、执行会很难,我没怎么接触过这个项目,很害怕自己做不好”这是郑老师那天紧张又兴奋的心路历程。
关关难过关关过,郑老师由此踏上了漫长的“净水之旅”。

图:郑老师在协助安装净水设备

第一关,沟通难关。
“在项目刚开始的阶段吧,教育局会比较谨慎,在不了解净水计划的情况下,多少会有点戒备。包括和学校沟通的时候,他们也很担心这个是前期免费、用着用着就收费的公益计划”郑老师回忆到。
很多人对公益的理解都倾向于商业化,并且这又是关系到众多孩子卫生健康的问题,郑老师用细心和耐心讲清楚项目情况,介绍净水计划的背景、内容和价值,为净水器顺利进入校园打下了坚实的“信任基础”。

图:郑老师协助安装净水设备

第二关,落实难关。
先是第一步的安装工作。教育局同意之后,郑老师和团队就驻扎当地开始调研,筛选受助学校、了解学生人数、找寻适宜安装的位置等等,只有将所有情况考虑到位,才能打消教育系统和校方的顾虑,更好地开展项目。
再就是“水与卫生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郑老师说自己先前的教学经验不足,没有给孩子们上过课,但是又考虑到不开展活动、不进行授课,即使安装了净水器,孩子们的饮水习惯依旧难以养成。“那只好硬着头皮上。”在家钻研教案、琢磨如何和孩子们互动,填补了郑老师的闲暇时间。

图:郑老师在给孩子们上水与卫生健康课

第三关,也就是最后的关键环节,保障难关。
项目人员不可能一直待在学校维护净水设备,也做不到有问题的时候随叫随到,郑老师说他们有一个妙招:每个学校的净水设备装好之后,他们都会建个群,找有经验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在紧急时刻解决学校遇到的难题,比如过滤芯需要替换或设备出现故障,方便完成一系列后续保障工作,“人人公益”的理念也得到更好的弘扬。
在郑老师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家乡的第一批净水计划在20多个学校落地实施,将近两万名学生喝上了干净的水。“项目落地的时候很有成就感,这更加夯实了我做净水计划的决心,同时,做完的时候我发现,公益原来还能这样做,也改变了自己过往对公益的看法和偏见”郑老师深有感悟。

图:郑老师学习净水机调试检测

被问到净水计划中印象深刻的画面,郑老师嘴角上扬,说:“孩子们的变化是我最引以为傲的事情。”村镇小学的孩子们向来比较害羞腼腆,第一次见到郑老师和团队,孩子们甚至有些害怕。随着沟通加深,他们给孩子们授课,和孩子们聊家常,孩子们也逐渐开始期待和郑老师的下次见面。

图:郑老师为学生授课、发放水杯

“孩子们会兴冲冲地从楼上奔跑下来扑到我们的怀里,还有调皮的孩子抱着志愿者的腿不放。”郑老师说,有一次课堂上发生了件趣事,一个低年级的小女孩指着我们净水计划的吉祥物“水宝”问:“老师,水宝的口袋是不是可以藏零花钱?”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和散发出的童趣烂漫是志愿活动中最暖心和宝贵的财富。

图:郑老师课后与学生们互动

净水设备、水杯慢慢成为了乡镇小学孩子们的常用品、水与卫生健康课程也逐渐以更丰富多彩的方式走进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校园饮水环境的改善正在促进孩子们健康卫生习惯养成。

有没有一件事

让你坚持了十五年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更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加入了乡村儿童身心发展的事业中,像郑老师这样的故事也越来越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和支持。

说起这十五年如一日的坚持,郑老师讲起了他与“壹基金”的不解之缘。

“我第一次接触壹基金是2008年,那时我就被壹基金‘人人公益’的理念深深吸引了,一条短信、一块钱,人人参与公益,每个人都可以帮助别人。”郑老师认为这是很伟大的一件事情,坚持公益的信念也由此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随着郑老师执行公益项目的经验积累,他也逐渐萌生了用自己所热爱的公益事业为自己所热爱的家乡做贡献的念头。2020年的净水计划项目让郑老师终于有机会解决家乡的燃眉之急,后来,郑老师一直持续参与壹基金净水计划,目前为止推动落地了49台净水设备,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家乡的孩子们能够喝上健康的水。

图:郑老师为学生普及7步洗手法

在郑老师的心里,壹基金带给他的收获远远不止这些,他开始摄影,留下孩子们每一个精彩的笑容;他进行自我提升,考取到大专学历;他始终踏实前行,每个项目都尽力做到精益求精,他热爱讲课,和孩子们度过的美好时光成为珍贵记忆;他学会接纳,接纳别人的同时,也在接纳更好的自己。

“壹基金使我提升了能力,给予我们志愿者支持和方向引导,让我们能够持之以恒去做公益这件事。”在与壹基金亦师亦友的十五年里,郑老师对公益理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十五年的坚持,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豁达的人生态度,无论是对家人朋友,还是对有需要帮助的人来说,我都更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图:郑老师与志愿者入校开展净水计划游园会活动

脚踏实地做公益能收获什么?

郑老师笑了,有个孩子悄悄跟我说:“我长大了也想当志愿者。”

壹基金净水计划于2012年发起,通过为乡村地区学校提供校园净水设备、水杯、以及水与环境卫生健康课程,改善校园饮水环境,帮助儿童在学校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

2012年至2022年,“壹基金净水计划”携手260余家社会组织,为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66所乡村学校提供了4885台净水设备,并配备了儿童水杯,帮助超过226万人次儿童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捐3元

帮助一名乡村儿童喝上一个月的干净水

👇点击下方图片立即捐赠👇


相关新闻

点击订阅,把公益带在身边

订阅我们的电子报,接收有关壹基金服务的更多资讯。订阅即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我们的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