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团圆、是温暖、是香喷喷的饭菜、是热腾腾的饺子......
在钟声和欢笑中,新的一年开始了。对于一些人来说,也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在这个万家团圆的节日,一起向这些“春节不回家的人”致敬。
月捐人小飞是一名军人,今年是他为祖国站岗的第11年。过去的10年里,他只与家人共度过1个春节。今年,和往年的9年一样,他践行对人民的承诺,坚守岗位。小飞在河南郑州的部队里,太太在郑州市区,父母在河南南阳。路程虽不远,可由于小飞工作的原因,一家人常年分隔三地。当问起家里有什么过年的习俗,小飞说自己早已习惯了在部队过年,家里的习俗渐渐淡忘了。与战友们一起值班,吃着食堂端来的饺子,是他对过年最熟悉的记忆。

小飞不仅仅是一名月捐人,也是壹基金的志愿者。他与公益结缘于13年雅安地震,那时的他在郑州读大学。从小有个军人梦的小飞,听到地震的消息后连夜赶向受灾地区。在那里,小飞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力量,目睹了解放军战士将自己的被褥留给了山上的村民,这些触动了他的心。小飞说:“那一个月里,我看见了榜样。解放军战士们与我从小想象中的模样非常相符。这也更加坚定了我毕业参军的愿望。”前段时间,小飞收到了来自温暖包计划受益孩子的明信片。温暖包是小飞最喜欢的一个公益项目,他说:“虽然孩子的字歪歪扭扭的,但这就像每个人的人生一样,从歪歪扭扭一点点成长为该有的模样。温暖的力量可以照亮一个人的一生。”图:小飞收到的温暖包受益孩子来信
图:小飞与妻子的结婚照
壹家人祖宏是一名中学任教老师,也是壹基金安全家园项目在湖北十堰市地区的一名义工伙伴。今年春节,因为需要留校值班的缘故,祖宏不能与家人一同过年。
图:祖宏留驻学校值班
说起往年的春节,祖宏回忆到:“以前父母在世时,家里每个人都会在腊月二十三后陆续回家,无论多远,都会赶回来。如今我的父母不在了,每年过年我就去岳父母家中。”今年祖宏原本的计划是与妻子姊妹一同回老家大团圆,但春节刚好是他值班。他一想,这三年来,每个人都与家人分别两地,聚少离多,总有人要留在岗位上,其他人才能安心过年。加上祖宏所在的义工协会也有任务在身,他决定留下。祖宏说:“不能和家人们一起共度除夕夜,还是有些遗憾。待我值班结束、任务完成后,我就赶回家与岳父母、妻儿团聚!也在这里祝福所有壹家人兔年大吉,阖家幸福安康!”
图:祖宏参加孩子学校的元旦晚会
祝壹家人祖宏和你的家人们,新春快乐!
壹家人老吴是一名在发电厂工作的技术人员。春节期间,是电力能源保供的关键时期,为了万家团圆的灯火,老吴与许多驻守岗位的发电人一样,留在生产一线。
图:老吴巡查现场
老吴工作的地方距离他的家乡有2000多公里,老吴说:“春节前赶回老家看了一眼年迈的父母,第二天就匆匆返程。走的时候父母拉着我的手直抹眼泪。可是没办法,肩负任务,只能明年再找时间回去看看。”老吴有两个女儿,为了和爸爸一起过年,索性来到了电厂和爸爸一起住宿舍。老吴开心地说:“只要和女儿们在一起,在哪都是团圆年!”
图:大年初一清晨,老吴赶去工作现场
老吴也是壹基金的一名月捐人。老吴喜欢运动,他说他最喜欢的公益项目是壹乐园计划,他相信找到快乐,就找到了生活的动力。大年初一一早,老吴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诗的最后一句道出了“春节不回家的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