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宁地震救灾的6天,余震让我以为真的“回不去了”丨蓝帐篷日记

2019年将过半,壹基金已经开展了多次应急救援响应。

四川长宁的地震、南方多省市的洪涝、云南的旱灾......

一直忙碌在救在壹线的救灾人

他们用真诚又带点青涩的文字

记录着救灾的那些事儿

《 蓝  帐  篷 日  记 》

救灾人: 冯文哲

壹基金合作发展部经理

我相信善良、公平、正义,相信这个世界人与人的连接是因为爱,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点点,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哲子

穿上蓝马甲,我们奔赴灾区

6月20日晚,距离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72小时,我像往常一样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接到了部门领导的消息,询问是否可以去紧急支援一线。这段时间南方多省市强降雨的持续导致多地受灾,联合救灾的同事们连日来奔波在各地一线,夜以继日地忙碌着,在各种微信群里,我经常看到同事们到凌晨还在沟通最新进展。

我现在在壹基金合作发展部门,主要工作职责是为公益项目、公益活动、灾害救助等筹集资源。自2014年12月加入壹基金,还从未去一线参与过灾害救助工作,我内心是希望能和我的同事们并肩作战,并且帮受灾地区的群众尽自己一份力的。

21日凌晨5点半,我们一行三人奔赴灾区。由备灾救灾部赵元生(赵哥)带队,他早年就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过汶川的地震救援工作,有丰富的一线救灾经验。从六月初的洪灾忙碌到现在,因救灾工作的特殊性很少陪儿子。同行的还有我同部门的同事,去年刚大学毕业的星瀚,他上周才刚刚从江西救灾一线回来,这次也毫不犹豫地选择再次出发。

此次救灾,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协助一线救灾、协调发放物资、走访受灾群众,同时听从处理后方工作的减灾与重建项目组同事喻东的机动安排。(图片从左到右依次:赵哥、星翰、哲子、东哥)

是啊,这里是灾区



奔赴在去往珙泉县镇中学安置点的路上,透过车窗可以看到路两旁破损的房屋,被警戒线分隔的危楼,掉落的墙体。一路上除了民政和壹基金的帐篷外,马路旁还有很多受灾群众用彩条布、遮阳伞等搭建的大小各异的“帐篷”。


壹基金儿童服务站地震灾区珙县珙泉镇中学安置点

进入安置点就能看到壹基金壹乐园儿童服务站,当天阳光正好,照射在整齐的帐篷上,看到帐篷顶部:“壹基金 壹家人”的时候,那一刻仿佛真正理解了这六个字的分量,有一种幸福和自豪感,帐篷中传出小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伴随着这些美好的画面,是一群忙碌的志愿者的身影、大大小小的救援车辆、各个机构的救援人员。是啊,这是灾区,帐篷里住的是房屋被损坏的群众,是受到惊吓的儿童,是无法回到学校上课的学生,还有很多年长的老人。

缪缪,今年12岁,是我在走访的时候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小姑娘。地震发生前,60多岁的外公因为上山砍竹子腿摔伤在家修养。她的爸爸长时间都在珙县打工,平时家里除了妈妈、外婆、外公,还有9岁的妹妹和5岁的弟弟。

地震发生时,家里摇晃得厉害,妹妹被地震惊醒,小一点的弟弟还在熟睡。她很快就抱起弟弟,带着妹妹,妈妈搀扶着外婆下楼。外公腿摔伤无法行动,怕耽误家人,坚持留在家中。当晚外面下着大雨,外面十分混乱,大家都往停车场奔跑。妈妈当晚借到一个简易帐篷,带着一家人来到学校院子里进行避险。当时因为余震不断,即使住在帐篷里也特别担心再次发生地震,或者有地陷的情况发生,一家人都非常害怕。

灾害发生后学校教学楼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没办法正常上学,老师会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缪缪每天就在帐篷里学习做作业。因为和同学们住在同一个安置点,有小伙伴们的陪伴,心理压力少了很多。缪缪对我说,她希望灾害能早些结束,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走访安置点的几天里,除了从缪缪同学身上看到的希望,还感受到更多的可爱、坚忍,有在志愿者队伍里帮忙的高三学生周同学;有父亲刚做完腿部手术,却坚持在一线工作的党员曾敏;有家里受灾,却不想给政府添麻烦的葛奶奶;无法复课仍然坚持在学习的小朋友......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

6月22日晚上22:20,我们像往常一样,在珙县下榻的宾馆三楼开工作会议,会议开了没几分钟,一次猛烈的震动突然袭来,10:29分左右发生了5.4级地震,虽然连日来已经感受过几次余震,但是那一刻是十分恐怖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我真以为这次回不去了,因为余震通常2到3秒,可这次持续了6-7秒,这次地震的震中就在我们所在的珙县,震感很强烈

我们在入住宾馆的时候房间墙壁就有很多很长的裂痕,洗手间墙体也有脱落。22日地震发生后,我们立刻跑到马路上,也就几分钟的时间,马路上行人、车辆、救护车、消防车一时间从四面八方涌现。我们都意识到,今晚安置点会人满为患,大家迅速开始讨论今夜的救援工作。

午夜,震区下起了小雨,很多人睡在车里,小河边,马路旁,我还看到一个人坐在很小的三轮车上睡着了。马路旁都是临时增加的帐篷,很多看起来上了年纪的老人,一直坐在帐篷外面,迟迟不想休息,在家人的规劝下才勉强睡下。还有襁褓中的婴儿,和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帐篷中。

凌晨1点半,安置点的人们渐渐睡去,刚刚的喧嚣嘈杂一时恢复了平静,一些跑出来在马路边站着的居民打算回家休息了。我们三组人员也都回到宾馆,同步开会做信息反馈。但是进入到室内,心里还是会很压抑,此刻才能真正体会那些不敢回家的孩子们的感受,那是经历地震后的恐惧及心理创伤。

凌晨2点多,结束会议,我们各自回去休息。我和同屋的蕾蕾约定好,如果半夜发生地震,就一起滚到两床中间的空隙里,后来四点多被余震惊醒,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那一刻真的是害怕。余震停止后,看了一下,还好3.6级,两人为刚才的默契和搞笑的举动哈哈哈大笑,可笑过之后,心还在咚咚地跳个不停。后来听伙伴秦弦说,他是在枕边放了一瓶矿泉水,如果来不及跑出去,就用被子盖住身体,等待救援,姜还是老的辣,哈哈。

同事、伙伴、战友、兄弟姐妹

记得在2015年年会时,有一个环节是各部门分享工作照片,有一张是救灾部门几个同事睡在救灾物资上,当时很多同事眼睛都红了。我那时候刚从商业机构来到公益组织,那一刻让我很难忘,这一幕也许只有在这样的公益机构才会有吧。

来到一线才能真正体会到,救灾工作需要快速响应,高效行动。既需要体力的支撑,还需要脑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要随时面对着各种因素的变化、问题和挑战,民间救援的几多苦涩。不过我也深深体会到了政社协同的力量,当我们的救灾粮油抵达珙县巡场镇政府时,珙县民兵应急连的同志、政府工作人员、志愿者一起卸货,你能看到20公斤的大米在空中划过被另一个人接住。


感谢参与这次救援行动中的每一个人。(同时,感谢和我同一组并肩作战的兄弟姐妹们。图片从左到右依次:四川原点公益慈善中心刘剑峰、龙海涛、李静文、余强;雅安市益联减灾服务中心秦弦、张卉蕾、杨涛)、

大家在一起经历过地震,一起并肩作战,在这次救灾行动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我将用原点公益、北川救援联盟刘队的一番话来结束我的救灾日记:“救灾的本质是给灾区人民带去心理的抚慰,无论是物资的捐赠、还是安置点服务的提供,都是心理抚慰的载体,然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为了让灾区人民从中获得新的希望。”

《蓝帐篷日记》里

有初入职场的萌新

有跨行业跨领域的职场达人

也有很多救灾的老司机、志愿者

这些救灾人除了忙忙碌碌

也收获着不同的酸甜苦辣


相关新闻

点击订阅,把公益带在身边

订阅我们的电子报,接收有关壹基金服务的更多资讯。订阅即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我们的隐私条款